好消息!Google全球基礎建設與能源部資料中心專案負責人 Mark Dolan今(11)天發表文章宣布,Google已於台南購地,
以因應未來在台資料中心的營運需求。如同全球各地的Google資料中心,按照嚴謹的選址流程、評估技術與各項因素,
選擇台南作為興建資料中心的地點。 ▲圖為今年3月間,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見證Google宣布加碼投資台灣。(圖/翻攝自陳其邁臉書) Mark Dolan在文章中提到,非常感謝經濟部工業局、台南市政府、台南科技工業園區、台灣電力公司以及許多合作夥伴,為這次的選址流程提供諸多協助。台灣是全球高科技產業重鎮,長期以來支持創新發展,更位處亞洲中心地帶。「台
灣的這些優勢是我們在 2013 年在彰化啟用資料中心的主要原因」。 「在
台灣展開營運後,我們一直重視 Google 資料中心對當地環境帶來的影響。因此我們投入了數項環境保護行動,例如:廢棄物管理計畫、
近期開放的電動車充電站。今年年初,我們也在台灣落實了Google 採用再生能源的長期承諾,向座落於台南市的太陽能電廠購買10MW (千瓩) 的再生能源電力」。 Mark Dolan也表示,數年來,Google也不斷透過資料中心社區公益計畫 (Data Center Community Grant Program) 支持台灣資料中心的鄰近社區發展,自 2015 年至今年,已有超過 40 個包括公立學校和非營利組織等單位、以及超過 50 個幫助當地
社區發展的專案,獲得總額 43 萬美元 (約新台幣 1,350萬元) 的資助獎金。這項計畫旨在支持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
、協助弭平數位落差、以及發展維護區域生態的行動。 Mark Dolan強調,隨著Google在台資料中心投資的逐漸增加,為台灣本地的人才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2018年起,開始在台灣的資料中心招收實習生。這項計畫非常成功,有幾位實習生在畢業後已被Google資料中心聘用為正職員工,而我們也決定擴大實習計畫的規模。 「我們將持續在台灣成長,尋求擴展的機會。期待在不久的將來還能分享更多關於 Google 台灣資料中心的計畫」。
其他資訊
運用社群網站的力量,把粉絲變黃金。
金控、電信、百貨到零售業,電商戰全面引爆。
粉絲效應讓賈伯斯、馬克.佐伯格、馬雲、雷軍……等成就其帝國。
社群經濟要進化,經營粉絲賺更大,
粉絲要從「廣」轉為「準」和「深」的經營!
社群、粉絲經濟,誰掌握了誰就擁有致富的金礦!
全球知名企業、政治圈、經濟圈、娛樂圈、知名藝人、
金字塔頂端的風雲人物,都在運用的成功秘訣!
果粉讓iPhone手機一開賣就大排長龍,也讓頻果公司大賺特賺;米粉讓紅米手機90秒內10萬支搶購一空;一個人的「羅輯思維」網路脫口秀,羅振宇的收費自媒體,憑什麼有4000萬粉絲?可以年收入直逼五千萬元新台幣──這些都是「粉絲經濟」的力量。
社群、粉絲的力量──不分時間、不分地區、不分年齡、不分地位,只要誰抓住了要訣,誰就掌握了賺錢商機。
為什麼非得搞懂它不可?
對於創業者來說,你需要幫你的idea找到願意買單的顧客;
對於大企業來說,除了廣告外,更要營造貼近人心的品牌印象;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行銷資源有限,社群行銷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對於行銷人員來說,更應該掌握新的行銷方式,以補充舊的不足。
社群平台的時代,必須掌握經營社群要訣、提升忠實粉絲、設計精良產品,透過社群「按讚」、「分享」的方式,讓企業掌握商機並引領世界舞台。
做粉絲經濟對主事者要求高,做社群經濟則考驗長期的營運能力。本書詳細介紹了粉絲、社群的建設與維護,還對企業打造品牌和行銷提供了非常實用的內容。
適合閱讀的人群:各類企業行銷經理、網路推廣經理、企業行銷總監、網站運營總監、各類電子商務營運經理、從事傳統企業,近期想開展電子商務業務的大中小企業CEO及高階管理人、對行動網路感興趣的讀者、小型創業者。
- 新功能介紹 作者: 陳建英, 文丹楓
- 出版社:凱信企管 新功能介紹
- 出版日期:2015/11/05
- 語言:繁體中文
其他新聞
▲筆者認為基層民眾已「超越理性」地不斷發聲,只盼能選出心目中理想的未來國家領導人。(圖/ETtoday攝影中心攝)
●朱界陽/亞洲大學總務長
最近觀察台灣總統大選的初選造勢,令人稱奇。約有十萬至廿萬以上的民眾,連續從台北凱道、花蓮、雲林到台中,自動自發的集結,甘冒日曬雨淋甚至唇乾腹饑,在國旗飄揚中,為參選人搖旗助威六個小時以上。此情此景顯示:基層民眾已「超越理性」地不斷發聲,只盼能選出心目中理想的未來國家領導人。
雖然這不是絕對,但和過去大選造勢比較,若要營造如此盛大場面,多半需積極動員,包括提供交通、餐盒,甚至旅費。這種差異的形成,主要是總統直選廿七年來,大部分是「由上而下」的指導民間支持者要選誰,選民習慣追隨「主流意見」;但幾次政黨輪替下來,已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基層百姓生活越來越艱難,社會亂象叢生,國家安全陷於困境,逼得人民不得不「由下而上」主動站出來,找尋能接地氣,能和他們一起打拚的人選,也就是「庶民選總統」。
長期主導台灣總統大選,由上而下的「主流意見」,大概來自四類人:政黨權貴、專家學者菁英、主流媒體意見領袖或名嘴、財團企業大老闆。他們掌控了資源、平台和話語權,屬金字塔頂端階層,由台北看全台的猛下指導棋。然而不論哪個政黨執政,民眾最深的感受卻是:為何長久以來,位於金字塔上端者的生活似乎越過越好,中下端的人卻相對過得愈來愈苦愈悶?
國家領導人要有三種能力,一是風險管理的能力,二是危機處理的能力,三是創造幸福快樂的能力。明顯而不立即的危險叫風險,遠如少子化、高齡化,高中和大學因招不到學生估計會倒上百所,近如航空公司罷工一再發生等等,都不見政府有處理能力。明顯而立即的危險叫危機,例如貧富差距擴大、教育失敗、人才外流、國際處境走向刀口等,也看不到政府的有效對策。至於能使百姓收入增加,能感覺國家榮譽,執政成果能讓人民感動的創造幸福快樂的能力,這些年來,少之又少,幾近奢求。因此,一股由百姓「作主」的渴望,孕育而生。
美國總統川普的當選,有人認為主因之一是美國長期由金字塔頂端的主流社會和意見領袖主導,因此選前大多看好希拉蕊.柯林頓,未料華爾街卻輸給了農民工人,專家眼鏡碎了滿地。
當然,台灣的國情民意,因條件不盡相同,無法與美國並論。但現今所顯現「由下而上」,人民想要自己決定,不再過於相信所謂專家、權威的那種氛圍正在風起雲湧,形成一股讓人無法忽視的強大氣流,至於這股氣流會不會引發大選的「熱帶氣旋」而翻轉變天?你我可以共同觀察!
熱門推薦》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聯合報》,請勿直接轉載。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凱道造勢大會,韓國瑜北上造勢。(圖/記者季相儒攝)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韓國瑜日前宣布競選總統,1日晚間更在國民黨內初選尚未開始的情況下,就前往凱道造勢。桃園市議員王浩宇指韓國瑜是「政治精算師」,只需要透過恢復18%、年金等口號就能穩穩取得總統寶座,至於實際上如何恢復,「就像高雄發大財、迪士尼、愛情摩天輪一樣,說什麼都行。」 「最後,台灣會整個被他帶來的民粹毀掉」,王浩宇在臉書表示,韓國瑜很清楚2020最可能的局面是「三腳督」的情況,所以他只要拿到34%的選票就可以當選,「而軍公教就是他邁向總統府的最後一塊拼圖」。 王浩宇表示,韓國瑜可以透過高喊恢復18%和年金,有效凝聚10%軍公教的選票,還可以將30%國民黨死忠支持者的選票全部納入,「只要韓國瑜拿下40%,他就是下任總統了。」 至於諸如恢復18%及年金的「口號」如何實現,王浩宇指出,「這就像高雄發大財、迪士尼、愛情摩天輪、F1賽車一樣,反正是選舉嘛!說什麼都行。」 ▼王浩宇指韓國瑜是「政治精算師」。(圖/翻攝議員王浩宇臉書)
▲台灣青年高學歷卻失業的比例越來愈高。(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孫榮富/現任國會助理,公共政策研究員。 近期,一部「我們與惡的距離」震撼台灣社會,劇中加害人應是一個中下經濟條件的家庭,推測劇中隨機殺人的加害人或許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卻至少無固定職業的青貧角色。「隨機殺人」這個議題實有發人省思之必要。 所謂「隨機殺人」係泛指沒有特定的下手目標,與被害人無怨無仇,隨機在公共場所或街道挑選被害人下手的殺人者。 在台灣的「隨機殺人案」實在是危機四伏,如:2009年的「殺人可轉運」 失業漢亂砍1死2傷、2009年22歲男子黃信菖因找工作不順利,隨機割喉洩憤、2012年30歲無業男子曾文欽2012年在遊樂場廁所,將10歲方姓男童割喉致死、2014年東海大學2年級學生鄭捷,在捷運行經龍山寺到板橋江子翠站間,手持雙刀在密閉車廂內瘋狂屠殺乘客,短短4分多鐘狂砍26名乘客,造成4死22輕重傷…不勝枚舉。 探究此類無差別隨機殺人事件,背後多數都隱含有「青年無業問題」的共同特徵,對於「青貧世代與惡的距離」找出「治本」或「長效」的處理方式,實有其迫切性。 就台灣的高教發展歷程與產業結構變遷來看,1990年代,台灣正式啟動教改列車,高教在學人口數約計79萬5千人,高教程度失業率只有2.23%,此時台灣產業結構處於後工業經濟階段;到了2000年,高教在學人口數增加至118萬7千人,高教程度失業率攀升至近3%,台灣產業結構正邁入服務業經濟階段;歷經8年扁政府執政後,高教在學人口數持續增加至134萬3千人,高教程度失業率卻高達4.21%;到了2018年蔡英文政府執政,高教在學人口數減少至124萬4千822人,台灣產業結構已進入後服務業經濟階段,高教程度失業率已高達至8.38%,將近多了扁政府時代一倍之多,台灣真可謂是「高學歷難民」滿街走。 目前,台灣的大學生佔同年齡人口比例高達70%,但適合大學畢業生從事的學用相符的工作卻不到40%,解決「學用落差」已經成為是刻不容緩的必要難題。 何以有「學用落差」的問題?2003年求供倍數為1.18,但到了2009年後已經低於1只有0.33,2010年後更只有0.18的水準,反映出大學學歷貶值,對於市場而言呈現出:「供超過於求」! 面對及處理「青貧世代與惡的距離」,不能也不該讓青貧世代獨自承擔,教育學習系統、家庭關係、人際網絡以及公私部門,都須負有一定的責任。這不僅是青貧世代的難題,也是跨世代間的必修學分。不是嗎?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為讀者投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留言列表